唯有日拱一卒,方能功不唐捐

发布时间:2025-02-26 14:36:31  | 来源: 赢商荟  |  编辑:赢商荟

对于日常生活与人交往,我特别想学会的一个技巧是“非暴力沟通”,具体策略出自《非暴力沟通》一书。关于怎样才是“非暴力沟通”,书中讲了四点: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参考书中的案例,如果我们的日常表达能够做到如此,大概率是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增加很多温暖时刻和小确幸的。

 

暂时我也没学会,没法教,也讲不了太深刻。

 

沿着这个思路,我把非暴力沟通原则做了改造,应用于我们团队日常管理中的工作汇报上,分别是:观察、判断、思考、行动。

 

举个例子。

 

我们运营部的所有同事是需要写每日工作日报的。为什么要写?因为在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当日运营的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很多东西,无法形成文字,脑子就是浆糊,乱作一团。

 

我们运营部的工作日报怎么写呢?

 

以我在孵化营课程中的举例为参考。

我的观察是“某产品排名和销量今日有所下降”,具体到细节是“小类排名从2下降到4,销量从64降到40”;

 

我的思考和判断是“A关键词和B关键词曝光量下降,广告带来订单减少”所致;

 

我的行动是“提高了两个关键词的竞价以增加曝光、提升排名”。

 

我不能说我们运营的判断必然对、行动刚刚好,但在运营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详细的数据变化,做出思考和判断,进而采取行动,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情况是,我们运营团队中,记录用心和详细的,业绩增长也更明显。

 

关于思考和行动,我的观点是,没有行动就没有思考,行动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能够深度思考的过程(虽然确实有不少人在行动中并不思考)。

 

 

以我自己为例。

 

春节后到现在,居然一篇文章也没写。理由当然是太忙,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偷懒、懈怠了。如果写文章对我真的重要到要命的程度,如果我对“每天写一篇文章”这件事真的能够重视到当作个人宪法来看待,那我自然是有办法安排出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但是我都没有,以致于就这么一天天的拖着,用各种借口搪塞自己,结果就是,没写。没有写文章的坏处是什么呢?很多原本有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因为没有将其作为具体的文字呈现出来,时过境迁可能就遗忘了,另外,也因为没有作为文字呈现,自己对那些思路和想法的思考并不深刻全面,思考不系统,结论就会片面,就难以成为自己可以多次复用的成果和思想。

 

思考的过程和读书一样。很多人喜欢听书,觉得可以用听来替代读,真的可以吗?我个人是不太认可的。听书可以作为补充,但不可以作为读书的替代。当你太忙碌,拿不出时间和空间来读书,比如,你在开车,这种情况下,确实可以用听书来实现同一时间的双份利用,但如果读书的意义却是听书无法完全替代的。因为听书的过程,我们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你无法随心所欲的停下来,很难做到在某个自己内心有触动和共鸣时给自己留出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和空间,但读书可以。读书时,你占有主动,遇到精美的句子,可以随时停下来,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感想,甚至,某些时刻,你可以天马行空的任意记录,从一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故事里想到你当下遇到的某件事的可调整可改善细节。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拥有绝对的掌控感。

 

这么久没有写文章,我好像也失去了对写文章和梳理自己思路的掌控感。

 

想起郭德纲的那句话,一天不练,你自己知道,一周不练,你同行知道,一年不练,观众知道。

 

是的,只有日拱一卒,才能功不唐捐,希望你我都反思,都能够做到坚持。

 \

以上,希望对你有启发。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