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03
读完《富兰克林自传》,想到他和曾国藩都起身底层的发展,我将两个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
富兰克林出生在1706年,曾国藩出生在1811年,晚了100年有余。
富兰克林创建了消防队、招募了街道垃圾清洁工、改良了路灯、发现了闪电中的电,每一项都显得那么现代,和我们现今的日常如此接近,而读曾国藩时,总觉得,那是古人。
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9.02
读《富兰克林自传》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成长,说成长的重要性,也知道成长靠学习,靠开放式思维,靠成长型思维,需要克服固定型思维,古人提到的“君子不器”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的体现,但仅仅这些就够了吗?好像还不够。
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在于他给自己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讲到,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自己制订了需要培养的十三种美德,并用表格记录的方式督促自己逐步培养,他列出的美德包括:节制、缄默、有序、决心、节俭、勤奋、真诚、正义、中庸、整洁、冷静、节欲、谦逊等,在践行这些品德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逐步变得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成了被印制在美元上的人。
曾国藩的成长也同样如此。
为了让自己的发展规则有序,曾国藩曾给自己制订了《日课12条》,分别是: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等。
曾国藩用日课的方式督促自己在行为上自律,最终也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成为中国历史上“二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在史册中占得一席。
从上述两位伟人的个人成长中学习,一个人的成长,努力固然重要,但在努力之初,我们还需要制定出自我规范,规则之内才是自由,而自我规范之内的自律才是一个人成长的起航点。
2023.9.01
我们经常提到认知升级,只有升级认知才能更好的应对你所遇到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升级自己的认知呢?
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一、读书学习。在读书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快速获取别人经过多年亲身体验和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而有些内容,就在你阅读到的那一瞬就会瞬间顿悟:原来可以如此这般。阅读和学习可以加速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当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你还可以积累到前人总结出的思维模型,我们不需要再发明轮子,现拿现用可以让我们行动加速。
二、以终为始加换位思考。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是要想,这件事的终点是什么,谁是利益相关人,如何平衡大家的利益,达到最大多数人满意、效益最大化的效果,这样的思考,可以让你看到全局,带动大家一起协助你成功。
三、像老板一样思考。这里的老板指比自己级别高的人,当你能够试着用更高级别的视角来审视当前遇到的问题,答案也会更清晰准确。
2023.8.31
这段时间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是:饱和式投入。
对于任何一件事、一个项目、一款产品的打造,如果能够做到饱和式投入,倾注比所有人都更多的时间、精力、资金、资源,这事必然能成,因为很简单,当你能够做到超越所有人的投入,如果还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本身不具备可能性,但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事情和项目,往往都是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样板,既然已经有人树立标杆在前,你更努力一点,必然有结果。
对应的,很多人之所以没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在于投入不够。
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大家一句话:如果你对自己不够狠,社会对你就会足够狠;如果你对自己足够狠,这个世界对你就会很温柔。
对自己的“狠”,就是指投入。
2023.8.30
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
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我们当前拥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和利润,拓展出能够带来新增长亮点的业务项目。
所以,创新从来不会因为缺少什么而止步,创新只会止步在一个或者一群固定型思维的人面前。
2023.8.29
上下班或者外出开车时,我习惯性的会听一些讲书节目或者音频课程,虽然有时未必能够全神贯注,但在这种沉浸里,总有一些东西会击中你,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故事或者某个概念。
听稻盛和夫的《心法》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在经营之圣稻盛看来,心法是大于技法的,心法是本,技法是末,如果心法不对,所有的努力都事倍功半。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感受是自己幸得有那么一点点的觉悟,无论是在教课中给同学们强调在学习技巧的同时要历练自己在“道”的层面上的领悟—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还是在给自己员工开会时强调的不允许大家碰任何灰色的事务,对客户要发自内心的提供帮助,这都有一点“心法”的意味。
开心的是,无论是学员还是员工,似乎总能够对相应的内容有所领悟(虽然每个人的领悟各不相同),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一定程度的践行。
和不少人交流时,经常听到的一种论调是运营难做、培训难招人、员工难带、钱难挣等等,但值得庆幸,我一直觉得,一切都好。大形势有所下滑,个人努力需要加强,但如果在努力的同时在心法上还有所觉悟,能够体察自己的内心、洞察社会的真实需求,能够真心对别人好,生意也未必那么难。
就像稻盛和夫提醒我们在做事时应该追问自己的那句:作为人,何为正确?!
心法,就在你的答案里。
2023.8.28
周末两天的课程结束,一对夫妇学员走过来向我道谢,他们说,您的课是我们听过的最好的课。
最好不敢当,但我知道,对于讲课,我一直在要求自己持续精进,努力做到更好一些,听到学员这样的评价,还是蛮开心的。
因为课程中讲到从选品到运营要有意识发挥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时,引用到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但错误的把这故事说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这对夫妇在课间送了我一本中英文双语版的《圣经》,并纠正我,这故事出自圣经。自己的一个错误被纠正,很好!
讲课时,我特别欣赏能够两口子一起来的夫妇,因为现实是,很多原本在恋爱时相互恩爱的夫妻,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要么各自忙碌各自的事务,彼此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少了很多,要么彼此相互指摘,已经不屑于彼此交流共同成长了,所以每次看到一同来上课的夫妇,琴瑟和鸣,我的内心都是开心的。
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其实,都不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的幸福,也许就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我为你捶一捶肩,你为我摘下衣服上的一根发丝。
周末的课程,还有另外一对夫妇,一起做亚马逊、一起学习,这次见他们,应该是第三次了。真好!
2023.8.27
学员给我发信息,在群里看到有同学是做签证和旅游的,遂向对方询问,为什么对对方信任,学员给做签证的同学发的信息是,“魏老师的群,没错的”。
很感谢大家的信任。
有时候我在想,因为写文章做分享和讲课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成了大家对我以及彼此信任的纽带,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上课时我会讲,驱动我能够持续写文章、讲课的缘由,第一是因为爱好,第二是因为有正面反馈(通过培训收到了一些学费),但看到能够成为很多同学之间的链接,给彼此带来了温暖和归属,这也是既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的收获。
这位给我发上述信息的同学,在来学习时带着女儿一起,她在教室里听我讲课,女儿在教室里安静的做作业、安排自己的学习,后来还得知,她儿子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且获得过拜登总统亲自签名颁发的奖状,这也印证了我上课经常会讲到的,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套优秀的家庭系统。
作为一个人,一定得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人,最好,在培养自己变得优秀的同时,带着家人们一起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