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圣人”曾国藩

发布时间:2015-11-26 16:52:28  | 来源: 赢商荟  |  编辑:赢商荟-老魏

\

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小马哥的《<知行合一>读后感》,真心觉得写得好,文字中没有大而空的东西,反而是结合作者自己的一些亲身体验和读后感想。

文章分享后,有朋友留言说,对“知行合一”的王阳明了解不多,对曾国藩倒是了解不少。我回复,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

朋友很不解的回复,曾国藩为国藩篱,志向远大,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什么才算半个”圣人“呢?

看到朋友的问话,我不禁一怔。

对于这三个人,我都曾经认真的阅读过。

孔子,在读书时代他的名言警句都已经渗入骨髓,但也许是因为学习时更多的是为了考试的原因,虽然记住了大圣人孔子的很多话,虽然行为习惯中也会不由自主的受其影响,但坦白来说,自己心里倒真的没有特别的关注过孔子,这些年,抛开课本不谈,估计对孔子的注意也就只有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了。

倒是另外两位,王阳明和曾国藩,我收藏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书,以及他们自己写下的文字。

关于王阳明,《传习录》和《知行合一》自然是少不了的,在读王阳明的过程中,我其实内心的感受蛮艰涩的,一个瘦弱多病的人,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又以柔韧的身段,游刃于各方之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且得以在后世传颂至今。心生敬意的同时,却也觉得需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曾国藩。

关于曾国藩,我的收藏和阅读就更多,从《曾国藩家书》精选版读起,一直到忍不住收藏了全套家书,再到唐明浩的小说《曾国藩》,再到曾经以曾国藩为关键词搜索购买了市面上能够找到的绝大部分的相关书籍,以及听了多遍的罗振宇点评曾国藩的《成大事者不纠结》。

很多时候,感动于他的勤奋,因为”一勤天下无难事“,敬仰于他的执着,因为”掘井及泉“,同时,震撼于他的包容,永远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和朋友聊天时,我曾夸下海口,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关于曾国藩的书籍,我收藏了不少于90%。

读得越多,越觉得他的形象生动,仿佛一位老者,在黎明初至时,在你尚在沉睡时,已手持长卷,在晨曦中阅读,在冰天寒夜,在你早已沉睡时,他仍伏案奋笔,或练习楷字,或记录日记,或为公,或律己,也能看到,他在早年的愤世嫉俗中,努力却不得志时的郁郁寡欢,而在自我历练后,不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公后的宽大包容。他不机敏,曾经在多次战事中失利,他很执着,以步步为营为策略,不求一时之快意,最终取得胜利。他不与人争功,却时刻予人方便,他以”日课十二条“为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对友人,对学生,却以宽容和包容去提携和成全对方。

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这不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智者,更像是一个可以看得清晰且可以亦步亦趋的跟着学的师傅。

笨人成圣。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

他的笨,是不是让我们更觉得亲切?而他的成圣之路,是不是对我们更有切实的学习意义?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但只要用心,至少,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

关于为什么只被称为”半个圣人“,我搜了搜,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有所建树,接近完美的人。曾国藩虽然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不错,但是跟古代的圣人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而另一方面,孔子是大圣人自不必言,王阳明有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阳明心学“,而曾国藩虽然有家书面世,却终究没有相对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古人早已作古,咱又何必纠结是一个还是半个”圣人“呢。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