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惊现两极分化,环保“高压线”倒逼工厂转型

发布时间:2017-12-05 09:01:06  | 来源: 雨果网  |  编辑:涂佳慧

自2017年伊始到如今进入尾声,“环保风暴”的硝烟还未停歇,而新一波的环保税法亦是来势汹汹。

最近又接到不少江浙一带纺织企业的吐槽:

“我只是个卖布料的,不辛苦,不卖布,用什么来生存”

“现在服装厂等着我们供货,下的订单根本不能完成啊”

“我们从年前就已经不再接受新订单了,如果一味接受新订单,交期又赶不上,出不了货,最终影响的是自己……

环保“猛如虎”,工厂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12月份,环保之风愈演愈烈,纺织业倒闭潮的消息甚嚣尘上,或将导致几千万人提前回家过年。

小编在采访时了解到,中国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的产业廉价而获得的订单,这么一整改,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今年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说很多企业都是生死一线。

一家面料厂老板说道,“纺织业属于低门槛,高风险的行业。门槛可以低到不用投钱靠炒货都能赚,风险高到‘李宁’一年可以赔20几个亿!”

运动袜厂商表示目前由于环保的关系,染厂都关门了,成本也相应上涨,需要增加供应商或者提前囤积货品,不然很难接单。

经过半年多的环保严查,有不少企业在倒闭或徘徊在生死边缘,也有企业却在建新厂,扩大产能;不少工厂由于环保问题近来相继关停,部分订单转移到环保设施合格的大厂受理。

“托环保的福,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接了不少订单了,工厂业绩蒸蒸日上。”泉州一工厂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企业两级分化逐渐变的严重,行业洗牌已初现端倪。2018年,去“小、散、乱”厂的力度不会减小,将有大批小工厂退出市场竞争,价格上涨也将是长期趋势。

行业洗牌之初:企业移战东南亚,这可能不是“出路”

许多企业认为东南亚人工成本比较低,再加上可以转嫁环保带来的威胁,这个想法其实是个误区。

“虽然东南亚人工成本比较低,但是东南亚的工人不好管理,工艺水平有限,无法承接高端订单。”杭州维航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Jasmine表示。

她提到之前合作很融洽的面辅料厂,因为环保问题现在关停,自己宁愿不接单也不会去其他地区找合作工厂,因为效果不一样,不选择转移到东南亚也是同样的原因。

目前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并不是将国内的产业转移到东南亚,而是扩大产能。他们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并不是人工成本的增加,而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工人的职业。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70%的流程还需要人工来完成,但是他们希望通过未来的转型升级,可以让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比例增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员工收入的增加。

大企业升级应对成本隐患,中小企业降低“离场”数量

一边是大型企业用转型升级来应对各种成本的上升,一边却是中小企业被迫选择“离场”。

大企业“财大气粗”,还能支撑的住自己的转型升级,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降低“离场”数量呢?

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将在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再过1个月,运行38年的排污费制度将成为历史。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估计,环保税开征后,预计每年环保税征收规模可达500亿元。说明老板不仅要为亏损的工厂掏腰包,还有为着500亿的税收做贡献!

这样的前提下,中小企业更是危机重重。

Jasmine认为目前纺织业已经成为环保的“重灾区”,不管是印染企业,还是印染集群地,都应加大环保的力度和速度,但是环保问题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所能解决和实现的,因此必须要多方面联合,整合资源,集成发力。

“事实上,印染行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特别是在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如提高针织产品比例,则会有利于整体能耗降低。”Jasmine说道。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商荟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贴士更多跨境电商干货资讯,敬请扫码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赢商荟】

                                     \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