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业内,总有这样一种言论:对于那些没有强大资本的中小卖家而言,全平台的铺设和布局实际上就是自寻死路。可也有卖家表示如果不这么做,执着于单一的平台,风险太大。
当前,多平台运营也越来越成为趋势,成为卖家的选择,但卖家究竟该如何在多平台运作中寻求利润突破呢?
跨境电商卖家茶客玖玖向雨果网指出,综合卖家的遭遇来看,多平台运营中经常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阻碍:
1、平台定位虽然是多平台发展,但是真正实施时,会发现很难做到同一款产品在所有平台都同步在线销售;
2、产品联动销售的可行度不高,且产品利润空间十分低;
3、多平台运营对选品的需求较为旺盛,这也容易导致公司不同的运营人员出现重复选品。
4、可能采购的都是同款产品,却因为不同运营人员不同的名称标志而过度选品,造成库存积压;
5、在平台站点、运营团队扩展时,如果缺乏高效的管理,那么公司组织架构就较为容易崩盘。
在茶客玖玖看来,对于小部分的卖家来说,平台的运营管理、站点的选择构设甚至于资金,其实都还不是最为核心的,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平台选品机制才是首要问题。以亚马逊为例,虽说平台也为卖家提供了一定的选品渠道,但是亚马逊也仅是定下了几个大的方向维度,例如:排名前十的竞争对手的销量、日均销量、毛利等这些参考指标,真正可以借鉴到实际采购和库存管理的选品建议十分有限。
除了选品基本的大方向之外,茶客玖玖表示,与单平台选品有所区别的是,多平台选品机制还有更多的细节。
销量趋势:选品初期在参照竞争对手每天的销量或数据分析时,需要特别剔除节假日、促销以及旺季这些特殊因素,且竞争对手每天销量低于10个的产品,不建议开发;
竞争度:在基础的市场调研过后,一旦确认目标产品已经被第一名、第二名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么建议小卖家放弃参与该产品的市场竞争;
利润:选品时,建议卖家可初步核算目标产品的成本及售价,计算一个大致的利润营收;
产品参数、包装:熟悉产品最为基础的体积、重量,对计算合理的产品打包方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卖家可以借此管理运费成本的输出;其次,还可以借助科学的打包方式,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针对多平台选品,易贝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惟然表示,“我们在产品开发时,往往都是十款、二十款、甚至三十款,以不同系列的维度去开发产品,且每一款产品都会以平台、市场反馈及商品活跃度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
举例而言,国外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的网红和相关的行业资讯,包括国际时尚潮流走势、当季主打的流行元素和风格,卖家可根据这些流行元素对应的市场接受度和商品活跃度,适当选取、为己所用;再者,可适当截取社交媒体或平台上买家的评论反馈,权衡点击量、购买力、热评度与产品设计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后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开发。
在季惟然看来,其实多平台选品或多平台推广新品的关键在于,不能广泛性撒网,而应该精准性投放,这样的市场回报率才会较高。每个国家区域内,都有各自服装的流行颜色、材质和风格。卖家做跨境电商的话,流量和销量主要还是取决于流行元素,抓准这个核心,卖家的销量就会十分可观、产品开发的成功性较高,对应的后期的推广曝光也相对省力。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商荟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贴士:更多跨境电商干货资讯,敬请扫码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赢商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