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亚马逊起诉“网络水军”

发布时间:2015-10-22 09:03:59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编辑:李俊慧

\

日前,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西雅图法院起诉1114名“网络水军”,指控他们在网站有偿发布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虚假评论,损害了亚马逊的公司品牌和声誉。

据了解,在亚马逊的诉讼书中,1114名被告被统称为“约翰·所为”(John D oes)。这些人提供虚假的评论发帖服务,在“5块钱网站”(Fiverr.com )上以5美元的价格为某个卖家的产品留下象征最好水平的“五颗星”评论。

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国内所说的“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吗?既然亚马逊已经知晓这些用户发布虚假评论,为何不直接注销账户或删除评论而要大动干戈提起诉讼呢?

根据亚马逊的用户注册协议,对注册账户,亚马逊保留自行决定拒绝提供服务、关闭账户、删除或编辑内容或取消订单的权利。而对用户评论,亚马逊保留清除或编辑这些内容的权利(但非义务),但不对所张贴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审查。

简单说,对于涉嫌侵权的用户账户或用户评论,亚马逊完全可以依据用户协议对用户账户及其发表的评论内容进行处理。

只不过,对于“网络水军”或“刷单客”来说,这些用户发布的内容是否违法或构成侵权,是相对模糊的或有待确认的。

一般而言,“网络水军”或“刷单客”提供有偿评论发布服务,发布的内容基本是对商品或商家的正面评价,这些内容基本上不会对商品或商家构成侵权。但是,由于这些内容是有偿发布的,会对潜在的购买用户产生误导,进而使消费者权益受损或商家获益。而亚马逊作为电商平台,如果平台上各个商品的购买评价都是虚假的话,越多的购买用户受影响,对亚马逊的品牌声誉伤害也越大。

因此,亚马逊虽然无法确认起诉的1114人真实身份,虽然依据用户注册协议,亚马逊有权对注册账户或用户评论做处理,但是,基于有偿发布虚假评论的特殊性,亚马逊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起诉。究其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自行关闭账户或删除评论,无法根治“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对于网络水军来说,他以提供有偿虚假评论为营利方式,删除了一个账户或评论,他可以另行注册新的账户或发表新的评论。

其二,亚马逊需要对“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形成有效“震慑”。通过起诉的方式,虽然周期可能较长,如果判决结果对亚马逊有利,一方面,这有助于恢复或提升亚马逊作为电商的品牌的良好声誉,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典型的判例法国家,先前判例对后案有直接影响,法院判决对从事有偿发布虚假评论的“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可形成更强有力的“震慑”。

那么,如果此事发生在国内,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从京东、淘宝来说,它们惯常的做法,一般会发声明或公告说,“网络水军”或“刷单客”是世界性难题,它们也是受害者,会继续利用大数据技术排查、过滤,一经发现,将予以注销账户或删除评论。然后,通常就没有然后了。

事实上,根据工商总局发布的部门规章《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已有涉及。

对于电商平台中卖家信用评价服务,《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信用评价服务的有关服务经营者,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采集信用信息,坚持中立、公正、客观原则,不得任意调整用户的信用级别或者相关信息,不得将收集的信用信息用于任何非法用途”,如若违反,工商部门可“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对于有偿发布评论,《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宣传推广服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交载体提供宣传推广服务、评论商品或者服务并因此取得酬劳的,应当如实披露其性质,避免消费者产生误解。”

当然,对于在商品页面有偿发布虚假评论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暂未涉及,而在电商平台中商品页面下的用户评价其实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最大,如何杜绝和防范卖家有偿雇佣“网络水军”或“刷单客”,可能还有待电商平台及监管部门进一步甄别或完善监管细则。

更多跨境电商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赢商荟】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