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直接的,又一次把产品推到了Best Seller

发布时间:2023-10-13 17:08:40  | 来源: 赢商荟  |  编辑:赢商荟

“店铺里一款产品打造得不错,于是一鼓作气又上了一款同类产品,但从订单、排名、转化率等维度来看,新品的表现都远远低于预期,该怎么调整呢?”
 
这是一个同学的提问,也是很多卖家在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一款产品打造起来之后,接着在店铺里再上一款同类型的产品(关键词一致、类目节点一致,同款或者不同款),想着这样操作可以利用自己对产品的熟悉以及现有的供应链,甚至新款产品还可以在原产品基础上做一些改进和迭代,这样的想法固然好,但现实的结果却往往不如想象那么美!
 
很多卖家都发现,当一个店铺里出现两款(或多款)同类产品时,无论是创建变体还是彼此独立发布,都会出现一种情况:A上B下。
 
什么意思呢?
 
当产品A表现好的时候,产品B的表现就会差一些。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卖家的运营无关,和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有关。
 
从平台的角度看,亚马逊不可能也不允许把流量都倾斜给某单一卖家,为了维持亚马逊生态的平衡,对于单一Listing会有流量瓶颈,对于单一店铺下的多款同类产品会有流量瓶颈,对于多店铺授权下运营的单一品牌的多条同类型(同款、不同款)Listing,同样有流量瓶颈。关于亚马逊流量瓶颈的话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有详细讲述,在此不做赘述。
 
那像开头提问的这个卖家面对遇到的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呢?
 
我的建议是:阶段性聚焦于一款产品的打造。
 
把当前表现好的产品作为重点去推动,假设现在的BSR排名是30名,那就努力将其推到第10名、第5名,甚至Best Seller,推上去之后,再回头来看另一款产品的打造。
 
这样做的思维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推高排名才能突破平台的流量瓶颈,第30和第10名的流量瓶颈是不一样的,第5名和第1名的流量瓶颈也不同。
 
这就好比有人觉得一部华为Mate X5被炒到13万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如果你站在那个出了13万买了一部现货Mate X5手机的人的立场上就明白了,他足够有钱,对他来说,他的目的是想要一部现货手机,他不想等也不愿等,至于这部手机是花费3万块还是13万块,他无所谓。
 
还有人对此未必理解,我们换个解释。假设你口袋里有10万块钱属于自己的现金,现在你口渴,想喝水,原本水是3毛钱一瓶,现在因为水的短缺,商家把售价提到了1块3,你会因为涨价了而不买水喝了吗?注意,前提是,你的口袋里有10万块所有权属于你的现金。我想,此种情况下,答案是一目了然的。如果口袋只有10块钱,对于要不要买1瓶从3毛钱涨价到1块3的水真的会认真思考一下,但对于口袋里有10万块的人来说,涨价的这1块钱真的无所谓,无需考虑。
 
那什么影响了你的考虑或者不考虑?实力。实力才是底气,有了实力,就有了说话和行动的底气。
 
对于亚马逊一款产品的打造来说,也同样如此。对于一个没有打造过Best Seller的人,是不足以理解Best Seller可以带来多少好处的。
 
我曾面试过一个运营,当他介绍自己过去几年运营中的最高光时刻是把一款产品推到前100名时,我已经决定不要他了。为什么?因为把一款产品推到前100,对我的打造来说,那是太简单的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月甚至几天的事情。他的见识约束了他的想象力,而他的能力也因此而清晰展现出来。
 
Best Seller和第10名不一样,甚至和第2名都不一样,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明白了“如果把亚马逊的运营汇总成一句话,那就是把BSR排名推到足够高”的核心要义。哦,对了,这句话是我要求孵化营学员必须牢牢记住的一句话。
 
第二、人的精力和心力有限,如果不聚焦,什么都做不成,1万个平庸累加也不等于是1个卓越,只有聚焦才能成就卓越。
 
我看到过很多卖家,同时兼顾多个产品、多个店铺,甚至是多个平台的打造,鲜有成功的。人一定要戒贪,要专注于把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做到足够优秀,而不是不停的扩大自己的行动半径却什么也没做好。
 
当你聚焦于一款产品的打造,这款产品的成功就更容易,当这款产品成功了,成了Best Seller了,你再回头看时,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
 
讲一个我们自己运营团队的案例。
 
一天我关注到运营汇报的数据,一款曾经是Best Seller能够日出400单的产品销量下滑到160-180之间,排名也下滑到了第20名左右,而当时,库存数量有30000多个,这绝对是一个库存、销量、动销率不对称的数据。我询问运营销量下滑的原因。原因很多,收到了差评、品牌备案被撤销暂时不能优化Listing,以及产品涨价了想参加秒杀等等。但这些都没有触及根本。如果现在还觉得得意守着不动,下滑趋势会持续,销量越来越少,库存积压会越来越多,然后,动销率不足会影响店铺IPI绩效分数下降,可用库存数量减少,为了提高动销率和IPI绩效分,就会选择一款或多款低价甚至亏本清货,一个恶性循环会自然产生,而在你做每一步动作时,似乎都是当时的有所作为的最佳动作。我要求立即降价,所有的驱动力都没有低价有效,运营也不需要那么招数。降价之后,销量逐步上升,排名逐步上升,截止到现在,应该过去了1个半月吧,直接说昨天的销售数据吧,昨天出了510单,Best Seller。
 

运营,就是做简单有效的思考+简单有效的行动,如此而已。\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