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大概是我们从小就经历的未解之谜,当然,即便到了成年,我们依然会面对类似这样的问题。
比如,有些人面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他都不对我好,凭什么让我对他好?”如果你给建议,“如果你对他好一点,他自然也会对你好呀。”得到反馈往往依然是,“他都不对我好,凭什么让我对他好?”依然是一个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对于亚马逊的卖家来说也是如此。
经常有卖家反馈:最近流量下滑,所以销量下滑了。
每次遇到类似的反馈,我都会询问:为什么不是因为销量下滑了,所以导致流量下滑了呢?
这样的对话看似是绕口舌,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视角。
对于“因为流量下滑,所以销量下滑”的卖家来说,因为流量下滑没有办法破解,所以销量下滑成了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没有办法。要么,多开广告呗。
但要命的是,广告是需要花钱的。而且很贵。有些公司有广告上限,所以运营就觉得别无他法了。而没有设置广告上限的公司,也大多被运营玩得关门大吉了。这不是调侃。是事实。
回头来看,当我们面对销量和流量下滑时,先不要急着把销量下滑的责任归结于流量下滑,然后变成一副死鱼相:流量下滑了,销量自然下滑呀,我能怎么办?!
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消极思维,虽然社会中的不少人会是这样的心态,但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应该避免这种心态,这种心态不会给你带来成就和荣耀,只会让你越来越觉得躺平是可以接受的,在底层挣扎将成为你的生活常态。
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继续去查看,如果在流量下滑和销量下滑的同时,你的小类目BSR排名没有变化,原来是Best Seller的,现在依然是,原来是第10名的,现在甚至上升到了第8名,OK,那确实不是你的责任,说明要么是进入淡季,要么是产品生命周期接近尾声。但,大多数卖家遇到的流量下滑和销量下滑并非如此,他们还遇到的是BSR排名下滑了,而且下滑得厉害。
比如,原本你是Best Seller,现在变成了第10名,这种情况下,你的流量必然下滑,销量也必然下滑呀,但你此时的流量下滑的原因就是因为你销量下滑导致的呀!
很多卖家在做选品时分析,“该产品的销量呈现L型分布”。说实话,又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年//代,哪个产品的销量分布不是L型分布?哪个领域里的分布不是L型分布?当我们提到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时候,当我们提到二八定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明白,L型是必然,而对于个人,唯有努力冲到L型的竖线部分而不是在横线部分的长尾巴末尾才能生存。
在孵化营的课程中我反复强调一句话:如果把亚马逊的运营汇总成一句话,就是把你的BSR排名冲到足够高!有多高?小类目的Best Seller。
基于上述思维习惯和视角,面对销量下滑,我们不再推诿,而是能够发自内心的主动担责,有了责任意识,才会有主动行动的意识,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才能够把销量逐步拉升起来,当你看着销量一步步提升,排名一步步的恢复到原来的排名,你会开心的发现:流量又回来了!
咦!好有趣呀!
那怎么解决销量问题呢?
一、看售价。把自己的售价和竞品售价做对比,至少得确保产品售价有竞争力吧,你总不能价格很高还期望卖得好吧?你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呢,还是自己是傻子呢?没有品牌背书的情况下,价格是唯一竞争力。
二、Listing优化够好。你的Listing得和竞品对比时不至于掉渣吧,图片不好、文案不行、评论星级低,还想打造爆,几乎不可能。
三、你得有运营的平衡思维吧。运营不等同于只开广告、多开广告,也不等于持续报秒杀,更不等于站外促销引流,运营是要把站内广告、售价、秒杀促销活动等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最佳值,我把这种平衡各种投入达到总效果最大化的思路称为“运营中的平衡策略”,说起来似乎简单,但我看到的现实是,对于一些卖家来说,真正操作起来很难。比如,单品日开35000美元广告的卖家肯定没有这个思维,把售价设置为盈亏平衡点2倍的价格,然后再设置40%的优惠券,然后再一天开300美元广告却只收到了20个订单还在持续坚持这种策略的卖家没有这种思维。
究竟是先有流量再有销量,究竟是只要广告投得好销量就能往上跑还是保持一种平衡策略思维,这真的值得我们每个卖家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