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员来访,讲述自己打造的经历,因为有这工业设计开发的背景,看到普通的产品总觉得不入眼,把自己的工业理念融入到产品中,再从材质到品质都对工厂进行了额外的要求,结果是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但销量和利润去不那么理想。另一方面,在产品款式和尺码上,为了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每个产品还增加了不同的尺码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应用场景,导致店铺里每个产品都有多个SKU,再加上每个SKU都需要备货发货,占压了不小的资金量。导致整个店铺的投入产出比怎么算都不划算。
我开玩笑说,你这是典型的吃老本,还好你的家底厚,否则估计你也难支撑这么两年。
对产品有追求有错吗?
当然没有。
几乎每个创业者的初心都是为了给这个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来兑现自己预期的利润。
但在创业初期(开一个亚马逊店铺的初期)如果一味的追求高质量,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则有点不那么正确。
我在孵化营的课程中反复强调,创业的第一步,是要让自己先活下来。
怎么活?
发掘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提供合适的产品质量,赚取合理的利润,这才是生存的第一步。
简单来说,要想生存,需要包含三方面的要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合适的价格、合理的利润,三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死在第一要素上,他们以个人的偏好/资源做选择,觉得自己这个产品多么多么好,却疏忽了一点,消费者未必需要,在一个不存在的市场里折腾,是很难做出利润的。
讲两个小故事:
1、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走进一家渔具店,看到店铺里摆放着各种红红绿绿的鱼钩,很好奇的问店老板,你的鱼钩这么多颜色,难道鱼还能识别颜色?店老板义正严辞的回答:先生,我的鱼钩是卖给人的,不是卖给鱼的。
2、幼儿园书本里的一个故事,小兔子请小猫到家里做客,摆出了自己最爱吃的胡萝卜,小猫却一口也没吃。
如果缺少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消费者视角,选品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我在孵化营的课程里讲选品,第一要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
关于合适的价格,可以更近一步的说,就是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价格,甚至是最低的价格。
对于一个没有品牌背书的产品,不可能有高售价还能卖得动。但很多卖家高估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力,也低估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为了追求质量再好一点,把成本做得高高的,结果就是,售价必须高,因为低了就没利润、就亏损,但消费者不认呀,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卖不动、卖不好呀!
价格,几乎是除了奢侈品和情怀类产品之外的所有市场的杀手锏,当然,不少创业者并不具备掌握这个杀手锏的视角和能力。
再来看合适的产品质量,这一点对应的是高质量、更好的质量。
产品质量重要吗?
当然。
产品质量才是一个产品的灵魂,再好的以市场为导向,再低的价格,如果卖的是一堆垃圾,自然也是不行的。但质量重要不意味着产品必须是最好的质量。
翻书时得知,无印良品的公司理念是“刚刚好就好”,我把这个观念融入到我在孵化营的选品模块中,每次讲到选品课我都会提醒,要选择“刚刚好”的产品,而要避免最好的产品。
虽然“最好”是我们的追求和期望,但“刚刚好”是我们每个阶段都应该遵循的原则。
作为一个初步创业者,第一要务是活下来,挣到给孩子买奶粉的钱,攒到给父母看病的钱,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高质量备了一堆成本奇高售价也得最高才行的产品进入市场却怎么也卖不动每天看着库存发愁看着竞品发愁。
和学员交流到最后我提醒,做生意不能没有道德感,但也不能被道德洁癖所绑架,先选一些大众类产品,中等质量即可,先让自己活下来,等有了稳定了盈利之后,再谈情怀。
前段某个晚上开车行驶的过程中我眼前一亮,被一亮款式很好的车吸引了,我跟上去一看,比亚迪宋Plus。说实话,抛开品牌不谈,车真的挺漂亮。回来一查,原来是挖了保时捷的设计师。我的眼前浮现出比亚迪的F0、F3、F6。哪个创业者都有理想和情怀,但我看到更多成功的路径是类似于比亚迪的。